
- 价格透明
- 信息保密
- 进度掌控
- 售后无忧
林桂芳,今年89岁,1950年参加税收工作,现为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荣昌区税务局退休干部。
“我是1950年参加税收工作的,到现在将近70年了。”林桂芳说,干税务,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信念:“一心一意收好税,分毫分厘献国家”。
“干一行就搞好一行”
新中国成立前,林桂芳在中药房当学徒,由于算盘打得好,做事踏实,20岁便被荣昌区委派到该区盘龙税务所工作,收交易税、屠宰税。
当时逃税的情况比较严重,税务所经常要派人去市场检查屠宰税缴纳情况。“早上三四点,天还是黑漆漆的,我和同事就已经起床,前往农村的屠宰场守着,数猪的头数,然后一一往猪身上打屠宰印,还要去市场上检查有哪些猪牛羊交易没有缴税的。”林桂芳回忆道。
“一般去市场收税就两个人。很多纳税人排队,排起队马上就要开票,那时候简直是太忙了。”林桂芳说。
不只是税务所,林桂芳几乎在税务局所有科室都干过,税政科、会计科、监察科、秘书科。1956年,区委想要调林桂芳去其他局,林桂芳说什么也不愿意:“我热爱税务工作,一个人一辈子,干一行就搞好一行,尽自己的努力。”
在那个时候,税务部门工作条件很艰苦,常常要赶很远的路去收税。“当时有一句话在荣昌区税务干部中广为流传:三天三个场,逢十洗衣裳。也就是说每月逢尾号1、4、7赶这个场,2、5、8,3、6、9赶那个场,只有每逢10号、20号、30号才有时间洗自己的衣裳。”林桂芳解释道。
“我当时一门心思都放在税务工作上,为了收好税,不管再艰难困苦,走几十里路也好,打霜落雪也好,大风落雨也好,都必须要把税收回来,再远也要去。”林桂芳说。
“把枪背起,手榴弹插起”
“最危险的就是1950年,那时候收税比较困难。因为是解放初期,土匪还常常出没。”当时,林桂芳有一位同事就是在收税途中被土匪杀害。
为了防止土匪抢税款,林桂芳去土匪比较多的地方时就必须背起枪。“从远觉寺到天华乡,有个地方叫茅前堆,那个地方的土匪最凶。我和同事就把枪背着,手榴弹插起,就这样去收税。”林桂芳回忆当时的情形。
走进深山老林,林桂芳把枪一背,绕过枝丫走在前面,同事张帮贵走在后面,与林桂芳保持一段距离。为了保住税款,林桂芳和同事还商量了一个对付土匪的策略:如果有问题,林桂芳就在前头打枪,同事在后面打枪,营造一个前呼后应的效果,希望能吓住土匪。
一直到了1951年,土匪不再猖獗后,林桂芳才上交了枪。
“当时正是解放初期,国家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。领导就跟我们讲,税收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要好好地把税收起来交给国家,那时候我们就是一心一意地收好税。”林桂芳说。
“做一个廉洁勤能的税工人员”
“当时,税务部门有一首歌,叫作税工之歌,有一句歌词是要做一个廉洁勤能的税工人员。这句歌词给我的印象最深,也是我一直严格执行和坚守的。”林桂芳说。
为了去追酒厂的欠税,林桂芳和同事两人,从盘龙步行到界石,足足走了50里路。
“一到酒厂,酒厂老板就要请我们吃饭,还给我们安排好房间休息。”林桂芳说。
“不把税款缴上,我们就坐在这里不走。”林桂芳和同事直接拒绝了酒厂老板的招待,两个人挺直身板,就坐在烤酒的灶边,与老板僵持。
酒厂老板看到林桂芳他们这样执着,无计可施,只得补缴了欠税。
“我们那时有一个信念,就是必须要把税款收到。要防止有人偷税漏税,把该收的税收上来,这是我们的职责。”
林桂芳回忆往事,有这样一些体会,同时也告诫后辈税务人:“要珍惜光阴,活到老,学到老;要珍惜事业,工作来之不易,要爱护我们的工作;同时也要珍惜亲情,珍惜友情。”